【新华每日电讯】探伤“智能机器人”——广德铁轨探伤车
新华每日电讯新闻记者颜维琦报道员宇汝军陆应果
1月13日晚,位于江浙安徽三省交界处的皖南小城广德,车站空调内的机械声轰鸣,打破了午夜的寂静。22时52分,57955次铁轨探伤车准时运行。车内灯光是透明的,李月如和同事盯着屏幕。每分钟250帧的波形图不断地从眼前通过,试图捕捉轨道损伤状况的详细信息。
春运期间,列车投入相对密度较高,钢轨长期、经常因动态承载力造成的滚压或自然环境等危害而产生裂纹、不规则磨损等损害,应及时对钢轨开展探伤检查,保证钢轨“身心健康”。
28岁的李月如是铁路线上海局集团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POS应用维修段钢轨探伤生产车间探伤工。这一天,她们每天的任务是使用铁轨探伤车京港对高铁广德南至诸兼之间近200公里的高铁铁轨进行春运期间的安全性“常规体检”。
轨道探伤车具备全自动检测、即时数据信息意见反馈和损伤注意作用,被称为探伤“智能机器人”。眼前的“安卓”是国内化探伤车。组长张超告诉新闻记者,该探伤车选择了现阶段最优秀的二维激光全自动对华专术,完成了普速铁路线探轮偏位规范差mm、铁路探轮偏位规范差mm的操纵规定,处理了高速检测中探轮全自动对中的关键技术难点。
“铁轨损坏具有任意性,在整个探伤过程中,大家要全神贯注地盯着记录,并加大铁路道岔地区、长大桥隧道、钢轨焊接等重要位置的检查幅度。”李月如说。如果有显著的损伤图形,第一时间长度需要联系兄弟企业工务段开展现场检查确定,非常好地判断,不遗漏一个异常点。
14日凌晨0点45分,57955次探伤车据杭州东站报道。“请看这个B型图,这里有好几个红色的45°网格,在正常情况下,他们不应该发生在这个地方,很可能有损伤和环磨损。”。
1时50分,探伤车到达诸及桩长场,沿途钢轨数据收集完毕。李月如和搭档看了近5万帧的波形图,发现有4处损伤值得怀疑。在检查室里,绷了一夜的弦终于松开了。
张超告诉新闻记者,一辆探伤车是一个团队,七名工人在吃饭和工作的过程中坐着一辆车,每个团队要检查大约200公里。出来一次,不然就中断盯着铁轨反射面的波形图5万多帧,停留一次就十几天了。
“开车过春节是不可避免的!”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部分来自网络,转载请注明出处!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